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第294节(2 / 2)


  镶红旗旗主为平郡王克齐。康熙砍了老平郡王妃佟佳氏的脑袋,将佟佳氏所生孩子全部除宗后,平郡王的位置才落到克齐手中。但克齐此次却站在了康熙的对立面;

  镶蓝旗旗主为简亲王雅布。简亲王一脉是铁杆的反太子党,宗亲中最顽固的势力。

  除此之外,正蓝旗和镶白旗原本在顺治刚即位的时候被多尔衮兄弟获得,顺治治罪多尔衮和多铎后,这两旗目前没有旗主。

  胤礽梳理完之后,松了一口气。

  看来皇帝老爹虽然鲁莽,但也不是特别鲁莽,已经将事情最坏后果考虑清楚。

  上三旗、正红旗、正蓝旗和镶白旗都在康熙掌握内,不安稳因素只有镶红旗、镶蓝旗两旗而已。就算两旗叛乱,也不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。

  大概。

  胤礽很想以头抢地。

  汗阿玛您要整治八旗,也在打完准噶尔之后再整治行不行?准噶尔蠢蠢欲动,已经快要犯边了啊!到时候八旗大军可是要全员出动的!

  现在八旗乱起来了,之后准噶尔打过来,让大哥带着新军去拼命吗!

  您能不能按照您上辈子的做法徐徐图之,先给他们换都统,再把皇子们分封到各旗当小旗主模仿“推恩令”,等架空了旗主再说啊!

  三征噶尔丹在康熙三十五年结束,您原本在康熙三十六年才对八旗下手,下令调换八旗都统,不准八旗都统由本旗旗人担任。为什么这辈子要这么早啊!

  儿子不明白,儿子真的不明白!

  噶尔丹还在那呢!您睁开眼睛看看噶尔丹!那么大一个噶尔丹!

  “太子哥哥……八旗是不是要反了啊?”

  听不懂的弟弟们还在吃手指,听懂的弟弟已经要哭了。

  胤礽虚弱道:“没事,没事,哥哥保护你们。梁九功备马车,孤要立刻回宫!”

  第167章

  胤礽带着弟弟们回到了宫中。

  康熙正心虚地等着胤礽回来:“回来了啊。”

  胤礽:“汗阿玛……”

  康熙干咳一声,道:“八旗有六旗都在朕的手中!那些旗主翻不起花样!”

  胤礽嘴唇翕动,他认真地问道:“汗阿玛,这是旗主的问题吗?”

  康熙心虚沉默。

  这当然不只是旗主的问题。

  八旗制度是满人入关前制度的根本,被许多满人都视作大清满族风俗的根基。

  之前即便康熙动了剃发令,都没有触及到满人最根本的利益。但一旦动八旗,为顺治入关立下汗马功劳的八旗旗主们可就要心里嘀咕了。

  旗人和包衣是旗主的奴才,虽不给国家交税,但要供养旗主一辈子。相当于旗人其实也要交税,只是给旗主交税。

  有许多人骂明朝养宗室是养猪,用许多土地人口供养宗室,拖垮了明朝财政。

  其实清朝也一样,或者说历朝历代都一样,只是换了个名字。

  清朝的八旗不是军队编制,是户籍编制。分拨的旗民包括人口、财产、土地。分牛录的意思就是分给宗室多少户人。

  比如拨多少多少牛录给皇子,就等于前朝的分给皇子多少人口。

  和明朝宗室一样,分给宗室的户籍不会向朝廷交税,而是向旗主、小旗主“交税”。

  旗人要摆脱“交税”,也和前朝一样,入朝为官就可以了。

  为什么八旗制度很难废除?八旗制度就相当于“分封”,宗室、勋贵都要靠皇帝给他们的八旗牛录来养活。若废除八旗,就要寻找新的“分封”,满足特权阶级的需要。

  后来需要供养的宗室越来越多,旗人越来越贫困,朝廷只能救济,相当于把国库转移支付给供养宗室。这才是八旗制度拖垮了财政、以及旗人越来越贫困的最根本原因。

  努尔哈赤能把八旗给儿子们,康熙理应也能把八旗旗主的位置给自己的儿子,这在祖制上是说得过去的。可温水煮青蛙和来一剂猛药是两回事。

  所以原本历史中,康熙在三征噶尔丹,不需要再用兵之后,才着手改革八旗制度,以免影响八旗军队的战斗力。

  胤礽道:“汗阿玛,旗主的身份不仅是名义上的领主,旗民更是旗主的私人财产。之前几个旗主位置被剥夺,都是用谋逆大罪。若不是谋逆这么大的罪名,将旗主全部财产剥夺,别说现在的旗主,之后的八旗勋贵可能都会不服气。”

  康熙仍旧不说话。

  胤礽叹气:“汗阿玛,咱们不是商量好了吗?削弱旗主,可以采用古时推恩令的方式。现在八旗统兵的权力已经交由都统,分掉了旗主的兵权。接下来我们首先是将都统任命握在手中,不允许本旗人担任都统。”

  这是原本历史中康熙在打完噶尔丹之后立刻就做的事。

  “然后,我们就将八旗分割,以供养皇子和其他宗室的名义,在八旗下面分封小旗主,分走他们的牛录。也可以在大旗主死后,以供养起子孙的名义,将大旗下面的牛录分割给他的子嗣。”

  这就和西汉推恩令一样,将大诸侯国分成若干个小领地,供养更多的宗室。这样最后就真的变成“养猪”,宗室不再有动摇国家统治的权力。

  明朝在对宗室养猪,清朝也在对宗室养猪。

  康熙分封成年皇子时,就采用了这个方法。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旗当小旗主,既能削弱八旗旗主们的权力,也能解决儿子们的吃饭问题。

  “汗阿玛您直接免除旗主,就相当于直接削减藩王的封地。”胤礽一边说一边瞟着康熙的神情,“现在您虽然免的是大旗主,但其他小旗主心里也难免嘀咕,担心您会不会直接收回他们的牛录。”

  康熙瞪了胤礽一眼。

  胤礽勇敢地瞪了回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