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第293节(2 / 2)


  他有两个关系还不错的兄弟,但两个兄弟都不可能和他吵架打架勾肩搭背。

  康熙很羡慕自己的儿子们。

  他们有自己这么英明神武慈祥开明的父亲,有母亲陪伴在身边,还有保成这么无所不能溺爱弟弟的好哥哥。

  这么好的事,他怎么遇不到?

  还好他比这些人强的是,他有保成这个好儿子。

  康熙相信,这群家伙肯定以后不可能有保成这么好的儿子。

  “对了,胤禛念得那篇文章不错。让胤禛交一份给朕。”

  “啊?”

  “等他出宫建府了,朕再赐回给他媳妇。”

  “哈哈哈,汗阿玛您别欺负他了。”

  父子俩一路笑着走到乾清宫。

  一到乾清宫,看到满桌子的奏折,康熙的脸色就不太好了。

  他瞪着满桌子的奏折,想一把火把奏折全烧了。

  胤礽叹气。

  最近康熙心情越来越不好,好几次差点从龙椅上跳起来,要和面前的大臣斗殴。

  胤礽无奈,只好站在龙椅旁边,随时准备着按住他的暴躁皇帝老爹。

  如后世影视剧中的形象不一样,无论是第一世的康熙,还是这一世胤礽的汗阿玛,都是一个性子极其暴躁头铁的人。

  到了康熙末年,他被太多不如意的事磋磨成了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的怠政模样,骨子里的暴躁和头铁还是没变。

  比如康熙曾经因为徐元梦顶撞他,差点把徐元梦打死;复立太子的时候,因大臣马齐不同意,拥立八阿哥胤禩,五十六岁的康熙从龙椅上冲下来,亲手和马齐互殴。

  不过康熙有个优点,就是当时就算热血上头,事后冷静下来会反省。之后徐元梦和马齐都被启用,康熙表示既往不咎。

  当然,如果不小心被康熙当场打死了,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。

  说起来,四弟雍正性子和汗阿玛差不多。只是第一世的四弟武力值太差,康熙是直接和大臣互殴,四弟是写书互喷。他和康熙都是要整治谁,便光明正大的撸袖子上手,不玩那些虚的。

  乾隆就喜欢玩阴的,擅长阴阳怪气软刀子折磨人。所以后世研究者认为,论帝王心术,乾隆为大清第一。

  康熙和雍正?不过一个是蛮子,一个是喷子。

  这个平行世界的康熙过得非常顺,所以更加容易暴躁和头铁。

  胤礽虽然阻止了康熙直接在大朝会的时候揍人,但康熙私下召集人开小会的时候,他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康熙踹那群人的屁股,在一旁装木头架子。

  我只要假装没看到,我的汗阿玛就没有和大臣打架斗殴。

  眼见着康熙又想找几个大臣揍,胤礽好不容易用看弟弟和好的借口,把康熙拐出门散心,让康熙心情好了一些。

  这一回来,康熙又要徘徊在破防边缘了。

  “朕不过是要完成太皇太后遗愿!这群畜生为何非得与朕为难!”

  康熙把折子扔在了地上,胤礽叹了口气,把折子捡起来。

  别说康熙,连胤礽都没想到,此事居然会这么麻烦。

  太皇太后崩逝时有遗言,清太宗皇太极已经驾崩多年,她不欲开皇太极陵墓打扰皇太极的安宁,想挨着儿子孙儿下葬。

  这可能不合乎礼仪,但大清入关之后,礼仪都是从康熙这一朝定的,本应阻力不是很大。

  其实太皇太后不和皇太极合葬,除了不愿打扰皇太极、更亲近儿子孙子之外,还有为康熙着相原因。

  大清入关之前,满族人是火葬。皇太极和他后宫嫔妃皆为火葬,陵墓内只有骨灰盒。

  但大清入关之后,丧葬遵循前朝帝王礼仪,改为了土葬。比如康熙之前死的两任皇后皆为土葬。

  那么太皇太后该火葬还是土葬?

  接受了汉家习俗、对太皇太后感情极深的康熙,是绝不能容忍太皇太后火葬,烧得只剩下一把灰。

  而如果太皇太后不火葬,那么皇太极的陵墓里,除了太皇太后一副棺材,其他都是骨灰盒子。这不知道的,还以为太皇太后才是皇帝呢。

  太皇太后不想让康熙为难,便主动开口要随着康熙下葬,这样大家一伙儿都土葬,不用吵架了。

  第一世中,胤礽并不知晓太皇太后下葬时文武百官和康熙的博弈。

  他只记得,康熙因思念太皇太后修建了暂安奉殿,不肯让太皇太后下葬,每年都去探望。

  太皇太后是在康熙驾崩后,由雍正在暂安奉殿原地起陵墓安葬,名为昭西陵。

  开了这个先例之后,大清之后许多太后都不与皇帝合葬了。

  这一世,胤礽才明白,太皇太后下葬的背后,居然涉及了例如满汉移俗、宗室与皇帝争夺话语权等问题。

  讨论太皇太后下葬礼仪只是一个借口,他们要用这个借口逼迫皇帝让步,停止康熙全面汉化、削减宗室权力的政策。

  只要康熙这次松口,接下来他们就能故技重施,让康熙再次松口。

  两方都不妥协,才导致康熙在驾崩之前,都没能让太皇太后入土为安。

  可上一世的康熙或许还能后退一步,将此事“暂且搁置”,等后人来解决——太皇太后多年不下葬,到了下一任皇帝继位,大臣们只能同意太皇太后就地安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