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第276节(2 / 2)


  胤礽没写明的是,毒死的不只是他,还有可能是大清朝。

  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?

  他必须唤醒那些民众,把他们从对士绅豪族的盲目信任中打醒。

  这样,他们才会去学习新的东西。

  康熙只想着旗人。但胤礽准备将“新百家”推到整个大清,特别是文风昌盛的南方。

  南方比北方更重理学,且士绅豪族特别爱开书院,把持着地方上的基础教育。

  而且,所有王朝之处,都会开“均田制”,将田均匀的分给老百姓。到王朝末年,土地兼并,百姓才会民不聊生,王朝才会收不起来田税。

  但大清入关后被人欺骗,没有完成对土地占用的大洗牌,没有给百姓们分田,土地兼并在康熙朝就已经很严重。

  原本康熙以为土地兼并是因为满人圈地的缘故。到现在,他才明白,满人明明二十多年前才圈了地,现在居然大多贫困,只靠着朝廷供给的些许粮饷勉强度日。

  没读过书,连手中的财都守不住。

  杀掉这群豪族,把地分给百姓,百姓有活路,至少在康熙朝,大清能在浙江收上田税了。

  如果只是用他们本来的罪名,这些人罪不至死。

  很讽刺,如果不是胤礽用断粮的方式引这群士绅豪商与“华家”打粮食战,引起百姓的愤怒,即使他们激起民变,大清也只能对他们网开一面,就杀一两个人,他们的家族不会覆灭,田也到不了大清手中。

  现在朝廷必须杀他们,因为百姓们围攻他们的宅院,和他们养的刁奴起了冲突。

  胤礽激起了真正的民变,他也做了挟民的事。

  顾炎武越看越痛苦。

  他不明白胤礽为什么这么急躁。

  就算现在杀不死那些蛀虫,但胤礽还年轻,他只要一直盯着这些人,总会把他们用正义的方式扳倒。

  就算扳不倒,只要能限制这群人,对大清的统治也不会有威胁。

  敲山震虎就行了,为何要把整座山给烧了?

  比起分给百姓一些田地,和消除地方豪强对百姓的影响,士族才是立国之本啊。

  坐稳天下在于民心,而民心的关键在于士心。

  若太子失了士心,别说以后如何施政,可能胤礽这太子之位都不会稳固。

  顾炎武真的不理解胤礽这么急躁的原因。

  他将胤礽的书信烧掉后,颓然道:“看来,我与帝师无缘了。”

  他不能接受胤礽的做法。

  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唐甄刚回到台湾,就收到了康熙和胤礽的信,得知了南方的事。

  他脸上的表情很古怪。

  胤礽所作所为很符合他的思想。

  他就认为,民心不在于士心,在于真正的黎民之心。那些官员一个个不思进取,剥削民众,是王朝覆灭的根源。

  在看了不知道哪位大贤写的书之后,唐甄更加确信自己的思想的正确性。

  没错,这就是阶级压迫!

  虽然现在他只能顺其自然,但未来一定会有人改变这个充满压迫的世界。

  一百年后,两百年后,五百年、一千年,这个世界的不正确,一定会纠正。

  太子能做到打击士绅豪商,将土地分给百姓的事,已经很不容易。至于太子的痛苦,在唐甄看来很不应该。

  太子哪是试探那些士绅豪商?明明是给那些士绅豪商机会。

  如果当时杭州城内粮价飙升的时候,那些士绅豪商与“华家”一样伸出援手,肯平价卖粮,给老百姓一些活路,太子绝对会放过他们。

  可他们做了什么?

  在杭州城内所有人都以为朝廷会派大军来的时候,他们居然还囤积居奇,要赚这断子绝孙的钱。

  他们为什么不害怕?

  这不就是因为他们认为,就算大清平叛的军队来了,也不会伤害他们的利益吗?

  他们甚至认为,就算这件事被揭穿,他们也不会伤筋动骨吗?

  地主也是资本家啊,有利益,他们连祖坟都能挖了。

  唐甄冷哼:“我要进京。太子身边,必须得有人护着。顾炎武那个老朽,他算个屁!

  顾炎武居然写信斥责太子,让太子如此难过?看我不写信骂死他!

  太子善良,尊师重道,不会对你顾炎武如何。

  皇上顾及面子,也不会插手此事。

  但你以为太子身边就没有其他人护着吗?我唐甄再不才,文章倒也是能写一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