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第272节(1 / 2)





  王檀在众目睽睽之下投案自首,这件事几乎就没有难度了。

  当晚,还有几家人被围攻。

  有的人站出来说自首,有的人和百姓起了冲突被烧了宅子,还有的人直接被城防士兵拿下……

  曹寅找了处宽广开阔的地方,搭着露天的台子,在百姓的围观中查案,定罪的没有官身和功名立刻执行,不能执行的全关了起来,等刑部再议。

  而那些人的家产,则全部充了公。

  曹寅说,马上他们就会重算田亩,把地均匀地分给普通老百姓。

  皇上新派的分地的钦差正在往杭州赶,没几日就会到来。

  曹寅指挥人杀得人头滚滚,杭州湾仿佛都要被血染红了一层。

  这次杭州的老百姓却没有惧怕杀人的旗兵,而是欢呼“曹青天”“大清万岁”。

  读书人们看到这一幕,看到前不久还与自己交杯换盏的文人雅士们成为旗兵刀下亡魂,纷纷洒泪江边,偷偷给他们烧纸。

  当有老百姓发现他们在烧纸时,就会对他们拳打脚踢,让他们心里更加悲哀。

  百姓愚昧!愚昧啊!

  那曹寅根本不是人!包衣果然就是大清养的狗!他该被钉在耻辱柱上!我们现在就写文骂他!

  ……

  胤礽看着顾炎武的来信,眼中光亮逐渐淡去。

  这是一封充满着愤怒和厌弃的斥责书信。

  其他人都以为这是曹寅开的杀戒,顾炎武知道,这些事绝对是胤礽干的。

  胤礽引发谣言,胤礽纵容民变,胤礽将杭州清贵耕读世家杀了近七成。

  在文人眼中,这比曾经几次大清入关的屠杀更严重。

  因为大清入关的屠城,和那些早早跑路甚至投诚的清贵世家们没有关系啊。

  或许在顾炎武眼中,那些百姓和世家的命是平等的。但他不能容忍胤礽大开杀戒。

  这些人很多罪不至死。

  胤礽知道这些人罪不至死。

  大清的律令中有许多连坐。

  老弱妇孺,旁支友人,屠刀下有太多冤魂。

  胤礽拿到顾炎武的信后,去看了法场。

  瑟瑟发抖的妇孺在哭泣颤抖,鲜血喷涌而出的时候,那一双惊恐的眼睛还瞪着,好似正注视着法场外的胤礽。

  第153章 (霸王票加更)

  胤礽不是第一次见血。

  宫里的那次不论,出使海外的时候,胤礽即使没有亲上战场,也为了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,带着人一同打扫战场。

  战场上的残肢,远比法场可怕。

  胤礽本以为,看到太多的血腥,他又会想起第一世黑暗的记忆。

  但在战场上看到的血腥没有激起他第一世黑暗的记忆,在现在法场上看到的血腥也没有激起他第一世的黑暗记忆。

  他脑海里翻腾的,居然是第二世的事。

  网络上的骂战,平静的校园生活……虽从有意识之后只有短短十几年相处时间,却能冲淡他第一世几十年痛苦的双亲。

  他明白,现在他的痛苦,是因为第二世的道德观。顾炎武那封信,只是解开了他伪装的假面。

  这件事他做错了吗?

  他错的可多了。

  这些人所犯的罪,其实罪不至死。

  激起民变的人,斩除首恶就罢了;剩下的人,罚钱、罢官、甚至斥责一两句,就够了。

  大部分时候刑不上士大夫,就算是文字狱,被诛杀的人也只是“首恶”,大部分被牵连的人都是流放或者罚款。

  如果按照他们真正的罪名,估计连罚款都罚不了多少。

  为何现在死了这么多人?

  因为他们“妄图激起杭州民变,引发大清军队和南方百姓对立,妖言惑众意图谋反”。

  谋逆大罪,即便你是士大夫,是清贵,也得满门抄斩,全家财产奉公。

  顾炎武斥责太子,就是知道太子这是诬告。

  这群被杀的人很冤枉,他们根本没有做这些事。

  从这方面说,太子在滥杀无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