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第113节(2 / 2)


  “咚”的一声,鄂伦岱率先把一张大脸砸在了桌子上。

  “咚咚咚”此起彼伏许多声,是纨绔子弟们纷纷把脸砸在了桌面上的声音。

  曹寅嘴边的笑容都消失了。

  他深受皇上信任喜爱,所以这个只有八旗子弟有资格入学的官学,他大概也会破例进去。

  太子所说的是真的吗?这有点太过了吧?

  “你们现在好歹能选择自己学什么,如果不赶紧一些,就等着背四书五经吧。”胤礽抱着手臂,摇着头威胁道,“之乎者也。”

  纨绔子弟们抬起头,年轻的脸庞全皱成了五六十岁的老大爷。

  可爱的嘟嘟脸小太子,什么时候变成了可怕的小怪兽?

  请把我们软乎乎的善良小太子还给我们!

  “别浪费时间。”嘟嘟脸小怪兽太子轻轻拍了一下桌子,“我爹正召集你们的长辈们给你们修订官学内容。要是你们不在你们长辈定好学习内容之前拿出让我爹认可的折子,这话语权就落在你们那群长辈身上了。”

  嘟嘟脸小怪兽太子扫视了一圈在场众人,小嘴一咧,露出洁白的小乳牙:“作为长辈,肯定希望他们自己受的苦,都让你们加倍经历一次吧。”

  屋内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。

  曹寅扶着额头道:“这里太吵,我们换个地方。官学并非我们几人的事,我们需要联合更多的人。”

  鄂伦岱板着脸道:“你负责把那些青年才俊们也叫来。我想他们肯定也不想再学一遍学过的之乎者也。”

  曹寅叹气:“当然。”

  他摸了摸袖子里太子给他的小册子。

  一切如太子所料,接下来只需要把皇上和太子制定的教学内容细节拿出来。

  曹寅心跳得很快。太子太过妖孽,让他感到了一点不适。

  他甚至怀疑,这本小册子写的东西,有多少是皇上制定?会不会全是太子一个人想出来的?

  曹寅看了胤礽一眼。

  胤礽对曹寅歪头眨眼。

  曹寅:“……”嗯。不适消失。我家小太子真是太可爱了!聪明不好吗?太子就该这么聪明!

  曹寅没想错,这些内容确实都是胤礽制定,康熙审核。

  举办这个官学的原因,胤礽说了很多,但有一点他深藏心中,无论是康熙还是胤禔都不知道。

  八旗糜烂?官员再培训?这些都不是真正原因。

  胤礽用许多深层次的原因,掩盖住“举办官学”这件事本身才是他的目的。

  入学的人是谁没关系,胤礽要做的事,只是在北京城办一座新式学校而已。

  如果他说要办一座新式学校,一定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。即使康熙在他的影响下行事越来越激进,也绝对不会支持他。

  所以胤礽挑起满汉矛盾,利用八旗对汉人本能的不信任,以及顽固八旗勋贵对康熙推广汉学的厌恶,让“新式学校”的出现顺理成章。

  满蒙八旗没有太多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学问。他们反对汉学,自己又不知道该教导子弟们什么学问。

  胤礽给他们一个与现在汉学书院、科举截然不同的成熟教育体系,他们就会将其作为反对传统汉学的武器,主动为胤礽冲锋陷阵。

  新式官学之事是胤礽两世记忆全部恢复之后,第一次主动在朝堂上主动出击。

  为了谋划这件事,他都快每日睡十五个小时以上,变成真正的小懒猫。

  待京中八旗青年子弟全部联合起来上奏,接下来的工作就落在了康熙身上。

  胤礽很好奇,他这辈子的阿玛能把新式官学办成什么样子,能不能培养出只忠诚于皇帝的务实人才。

  胤礽也好奇,汉臣们得知这个新式官学之后,会有如何举措。

  胤礽不担心只给八旗举办官学,会让汉人们落后。

  俗语道,“学成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”。

  大部分读书人读书都是为了做官。所以朝廷需要什么科举需要什么,他们就学什么。

  比如明朝中后期,科举逐渐变成八股取士。文人们便逐渐迂腐,只懂得做八股文章。

  所以只要八旗官学办起来,务实的新学问和西学在朝中盛行,汉人的读书人们一定会绞尽脑汁自学,学得比官学里的那些八旗子弟们更好。

  当他们开始学习这些新学问,就知道新学问有多重要。意识到重要性后,有识之士定会在地方开设新学学堂。

  不要小瞧汉人们的敏锐性。只要给他们开一扇窗,让他们看到了世界的真实模样,他们的行动力会猛烈得让人难以想象。

  胤礽只需要撩拨大清金字塔最顶端的人,让他们为了反对传统汉学而追求新式学问,就足够了。

  胤礽带着弟弟满意而归。

  康熙听了曹寅的报告,注意力果然被黄锡衮、姚启圣、施琅三个探头探脑的老头子吸引。

  他笑道:“这三人串联起来,肯定是想□□。”

  台湾肯定会打。打完之后,台湾会成为大清走出中原、走向世界的起点。

  这三人的积极动作,正好符合康熙的期望。

  “鄂伦岱啊……”康熙说完正事后,又轻轻叹了一口气,“佟国纲真是完全不会管理后宅之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