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61章惊天谋划!(2 / 2)

  冯东道:“如何行动?”

  薛兰道:“第一步,你要在淮江论武会上拔得头筹。这是我们计划的起源。”

  冯东道:“淮江论武会,三天后就要举行。以我现在的实力,对付陈庆和李青阳都吃力。想拔得头筹,怕是没那么简单。”

  冯东也是实话实说。

  今天李青阳在客厅展现出炼气九层的实力,惊动全场。

  冯东靠着石碑的功效,才顺势突破炼气七层。饶是如此,仍旧还有两大阶层的差距……

  况且,李青阳还只是烈阳市的武界代理人。那江南市的呢?

  薛兰道:“这你不要担心。我会为你争取时间。等你利用石碑成长到足够强悍的地步。”

  冯东十分吃惊:“淮江论武会的召开时间已经确定了,如何争取?”

  薛兰道:“苏媚已经往总督府和武联会发出了公告,说她遇袭重伤,身体不适。原定三天后举行的淮江论武会无法正常召开。同时,苏媚督促武联会和总督府彻查遇袭之案,严惩元凶。”

  “每一年的淮江论武会都对淮江格外重要,今年的淮江论武会更加特殊。武联会必定会全力保障淮江论武会正常召开。”

  “有能力承办论武会的,只有金水商会和文山会。其他任何一方势力都没这个能力。”

  “为此,武联会找到文山会,由文山会承办。可文山会是我叶府的人。我会让方文山拒绝。两大商会合力,论武会延期举行,必是板上钉钉。”

  冯东听的胆战心惊。

  好大的手笔!

  薛兰,绝对是个能成大事的人。

  缓过神来,冯东微微道:“你所做这一切,就是为了给我争取时间?”

  薛兰道:“是,等你拥有足够实力的时候,再举行论武会。因为今年的论武会格外重要。”

  冯东仔细的听着,微微道:“今年的淮江论武会,莫非有什么不同?”

  薛兰道:“当然。因为今年的淮江论武会,不单单涉及到淮江十八市的武界格局。更涉及到两江之争。”

  冯东十分好奇:“两江之争?”

  薛兰点点头,道:“嗯,江北清江省,江南淮江省争端多年。原本淮江在公公的治下发展很好,加上中海帅府的威慑。能和青江分庭抗礼。但三年前帅府之案爆发之后,青江原来的副总督任武行被调遣来淮江任职,此人刚来淮江,因为没有根基,大力招揽外客,重用外宾。导致外宾和本地的豪门世家对抗纷争,暗流涌动。如此这般的内部斗争,极大的削弱了淮江军政界和武界的实力。”

  “过往三年来,淮江武界一日不如一日,已经到了被青江压的抬不起头来了。如此内忧外患,淮江已到了即将崩塌的边缘。”

  冯东很认真的听着,紧皱眉头:“原青江副总督任武行初来淮江上任总督,在本地没有根基。为了在短时间内站稳脚跟,大力启用原本他自己的亲信,也没什么问题。但他启用的这些人,在淮江本地豪门贵族眼中,就成了外宾外客。”

  “没想到淮江繁华的表面之下,居然隐藏着这么大的暗流风险。”

  薛兰微微笑道:“淮江本地武界的代表是武联会五大常任理事家族,背后是魏王府。而总督府是外宾的集聚地。过往三年,双方矛盾日益加深。”

  “今年的淮江论武会,总督府和魏王府早已经达成了协议。意在让淮江本地和外宾的对决。如若淮江本地武界占上风,总督府驱逐外客,重用本地豪门士族,武界世家。如若讲外宾获胜,那么魏王府将同意总督大力启用外客,不再过问。”

  冯东逐渐明朗:“淮江论武会,是外客和本地之争。也是总督府和魏王府之争。”

  薛兰道:“可以这么说,但谈不上总督府和魏王府有什么争端。无非是双方对淮江武界的发展路径有意见分歧罢了。论武会上,将决定淮江武界未来发展的方向。”

  “无论谁胜谁负,对魏王府和总督府来说都没什么影响。但……”

  薛兰话还没说完,冯东补充道:“但是对淮江本地的世家豪门,影响就太大了。”

  薛兰道:“不错。之前他们还靠着武联会和魏王府的庇护,本地的世家豪门才能勉强保存下来。可一旦论武会上,外宾胜出。武联会和魏王府都会遵守约定,不再庇护本地武界豪门了。没了庇护,总督府大力重用外宾,本地豪门利益受损是小,被大量驱逐贬斥都是正常。”

  “这些,都是本地数十年上百年的豪门啊。他们何处可去?”

  冯东目光发亮:“如果我能在论武会上压轴出场……”

  薛兰笃定道:“那么,你就成了本地豪门心中的救世主。对他们恩重如山。事后时机成熟,你振臂一呼,淮江本地豪门必定纷纷响应。再加上我叶府的威名。我们合力一处,能成为淮江的第三极。到那个时候,我们的计划才可真正展开。”

  静!

  死静!

  冯东惊呆了。

  叶府,好大的气魄!

  薛兰,好大的野心!

  虽然只是一番言语,但冯东能够感觉到这份计划之中的波涛汹涌,大开大合,风云激荡。

  陡然间,冯东对薛兰肃然起敬!

  叶府的情况虽然不如帅府凄惨,但情况类似。可纵然如此,薛兰却忍辱负重。

  忍辱浇树十余年,只待寒梅花开日。

  冯东再无异议:“好!就这么办!”

  薛兰伸出右手,冯东也伸出右手。

  盈盈一握。

  两人相视一笑。

  薛兰道:“淮江,要起风了。”

  冯东起身,转身而去。

  “大风起于青萍之末,骇浪成于微澜之间。”

  青衫少年人已离去,但留下来的声音,却在凉亭里荡漾,久久不绝。

  等冯东几人离开之后,整个院子忽然变得空旷无比,静悄悄的。

  薛兰却仍旧和之前一样,坐在亭子里安静的泡着茶。

  一个穿着黑色中山装的六旬老者,慢慢的走进了凉亭。

  薛兰微微道:“公公,你觉得,他怎么样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