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97章 密信(2 / 2)

难道让边子白和他一起管理卫国吗?

显然这是不可能的,这也是太子着急的原因,他急忙拦住了想要金口玉言的老爹姬颓,道:“君父,如今上军战果斐然,君臣都等着封赏,唯独赏赐边卿家,会引起将军们的不满。不如等上军回朝之后,再让国相,大司马等五官定夺其功绩,岂不稳妥。”

卫公是高兴坏了,准备给边子白无上的恩赐,但听了太子训的话之后,觉得儿子分析的没错。边子白的赏赐如果定下来,去迟迟没有上军将军们的赏赐,难免会引起军队中不满的情绪,甚至造成边子白在执掌上军带来麻烦。太子的担忧,不外乎是老成持重的打算,姬颓点头应允道:“也好!不过不能冷落了功臣,尔等都给我记下,等到上军胜利回朝之日,寡人将不吝厚赏。”

当然,实质性的恩惠没有,口头的承诺可以有。

太子训很意外,他的父亲能够听从他的建议,这让他继续开口多了很大的自信:“君父,如今我们商议的事应该是和赵国邦交商议如何让赵军退兵了。上军取得了胜利,但赵军主力尚在,万一有个闪失,得不偿失。”

“有请国相等诸公前来宫中议事。”

卫公觉得也对,打仗多让人担心啊!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,日子过起来真的很艰难。要是能不打仗,大家和和气气的坐下来谈,就容易多了。对于卫国来说,上军的支出虽然不大,也是让卫国能够接收的范畴。主要是卫国的军队一直没有像周围的诸侯那样疯狂扩编。

编户齐民政策之后,各个诸侯都拥有庞大的兵员征召体系,可以无休止的扩编。三军,甚至以前晋国的六军都已经无法满足如今诸侯的作战的需要。

魏国有常备二十万大军。

赵国也有十五万以上的军队。

齐国五都每一个都有不下于三万人的征召能力。

就连鲁国都能征召七八万军队,但是卫国一直延续春秋时期的制度,征召三军,分为上中下三军,每军不超过一万五,全军四五万人。这点军队,尤其是在中原腹地,自保都困难。估计这也是太子要退兵的原因。但更多的是见好就收。

太子坚信,不管是谁来商议,最后的结果都一样。

“恭喜君上!”

“贺喜君上!”

卫公在榻上让丁祇服侍着穿戴整齐之后,子思等人也赶到了宫中。毕竟是多年未见的喜事,君臣之间一见面,就是互相道喜。

“君上召唤臣等,所为何事?”子思作为相国,必然是群臣之中率先开口之人。

卫公笑道:“召诸位前来,是因为上军在作战中胜了赵军,如今太子的建议是见好就收,卫国和赵国商议退兵的事宜。召唤诸位前来,就是为此事商议,列出个条陈。”

从卫公开口的那一刻,就能够分别出,姬颓也是赞同退兵。毕竟继续交战,风险太大。万一上军有了闪失,对于卫国来说绝对是伤筋动骨的大损失。但是子思却有点怀疑,因为就眼前的战报上来看,上军是占据了战场的主动和优势。但这份优势也足以让赵军做出退让。可是今年赵军退让了,那明年呢?赵军明面上的损失并不大,一场大战损失几万人才是如今的正常情况。

不同于春秋时期,三万人的损失,能够让一个超级诸侯绝望。

子思抬头看向了太子,问:“太子的意思呢?”

“儿臣,附议!”

公叔旦也开口道:“臣附议!”

子思这时候才感到了胸口宛如有一块大石头压着的难受,难道他们都没有看出赵国军队损失不大吗?

而卫国的损失相比来说也不算小。

可要让子思跳起来反对朝堂所有人,他一个即将离任的国相,还有必要在朝堂上树敌吗?如果没有必要,那么他也想要选择不开口。

可是忠义两字堵得他发慌,让他忍不住多问了一句:“上军将主的意思呢?”

战报上肯定没有,就连王镛也不清楚。

可是被子思这么一问,卫公等人还在迷惘不已,但是王镛突然想起来了,对姬颓回道:“君上,臣离开的时候将主还将一份密令给张市,他就在殿外,或许他能够解答国相的问题。”

“有请!”

很快,张市战战兢兢的走进了大殿之中,他一个出身街头的小人物,竟然有一天还能登上朝堂的日子,在进入大殿的那一刻,他的腿脚就是要和他作对似的,不听使唤,好在匍匐在地行了大礼之后,就能跪坐着说话了。

“张市,上军将主可曾给过你密令?”

张市闻听,急忙点头道:“有过。”他急忙从怀中拿出密令,而太子看他的眼神,有点想要吃人。显然边子白自始至终都不信任他,甚至将密令都放在一个他根本就不会在意的人的身上,而张市?

这家伙从哪儿冒出来的?

“君上,此人是臣的下属,特意安排在上军之中……”丁祇跳出来给张市背书,自然让姬颓很放心。是密探呐,自己人。姬颓对张市的信任度上升了不少。从丁祇手中接过张市的密报之后,姬颓看了几眼就愣住了,久久没有出声。

良久,才将手中的密报交给了国相子思,道:“国相也看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