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十三章 血杀109师团(1)(2 / 2)


“好,刘将军果然乃虎贲之将,四十军治军之严,可为东北军各部之楷模。”张学良很欣慰,至少对方不像孙铭九那样不被自己面子,而且刘志丹穿的军装并不是中央军的军官服,但领子上的少将铭牌确实是真货。

这次,为了让**派出精锐部队出关抗日,蒋介石一口允诺下了上百个将军给**。就四十军,中将以下,就有十五人,刘志丹正好赶上趟,获得少将的军衔。

突然,刘志丹在人群中现了一个熟悉的人,正是黄埔一期的范汉杰,径直走过去道:“学长好。”

“你是黄埔几期的?”范汉杰一愣神道。作为黄埔的唯一一位将军学员,范汉杰的出名绝对不会在黄埔三杰和四凶之下,少将进入黄埔一期当学员,在当时的广州城几乎是家喻户晓。

“四期炮兵科,刘志丹。”

范汉杰的出现,不是偶然,而是蒋介石不放心在华北的中央军,而派出的一个国防部专员的身份到一战区的。他的来华北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为中央军在一战区的十万多部队负责,主要还是向南京方面传递作战部署和情报。

来到一战区才一天,国防部的任命又下来了,范汉杰成为了一战区的副总参谋长,成为曾一阳的副手。

“四期出人才啊!我知道你,你不是红26军的军长吗?怎么会到四十军当了炮兵支队长?”范汉杰客套的和刘志丹简单的握了一下手,然后不解道。

在**中,炮兵指挥官是稀缺人才,黄埔培养的人也不是很多,但是和一方军政长官来说,其地位还是稍稍有所不及的。

“26军也是三方面军的部队。”刘志丹浅浅一笑道,更多的军事秘密他不能说,但有些根本就不是秘密,说出来也不要紧。

再说,刘志丹也知道范汉杰在国防部任职,对红军的各个番号研究的还是很透彻。

远远地马蹄声传来,不少眼尖的人就现,来的人正是曾一阳。

客套的和名义上的同僚聊了几句,见很多人都是一副想要看看四十军炮兵的样子,曾一阳也坦然让同意进营区参观。

在晋阳的火车站,四十军炮兵支队早就让很多**将领都闻听,而且造成了轰动的效应。整整三列火车都是大炮和战马,这需要多少人啊!

很多人都带着这样的疑问,进入了营区。

这个营区本来就是为四十军准备的,张学良本来以为,这样的两个营区,一南一北在晋阳城边,就足够四十军使用了,但是已进入营区,就现,仅仅一个炮兵支队,就几乎将一个师的营区,全部撑满了。

王越担当了解说员,一边走,一边给将军们解释着一些大炮的来历。

而曾一阳拉着刘志丹远远地跟在众人之后,不解道:“老刘,我们的炮兵根本没有这么多人,你扩编了?”

确实,曾一阳只要粗略的一看火炮的数量,就能够知道,野炮山炮多出了一个团的编制,足足有三个团的数量。本来,四十军的炮兵团为了适应抗日战场的大兵团作战,编制要比中央军的炮团要大一倍。

这无疑是获得了一笔天大的横财,曾一阳的嘴都快要笑歪了,24门野炮山炮啊!

只要将这个团的炮兵,下放到两个旅。那么4o军39师的两个主力步兵旅,对上日军的一个旅团,也不会在火力上被压制,反而能够旗鼓相当。

配合军部的直属部队,那么整个四十军可以在补充兵源后,当成一个军团使用了。

“军长,我们的炮兵支队还是两个团,多出来的一个团,是军委拨给八路军的。不过,支队是多了12门炮,苏制的47mm反坦克炮,但是射程上的关系,不能和山炮同时使用。”刘志丹苦笑道,他倒是希望曾一阳能把一个团的炮兵给留下来,但是估计没什么希望。

彭总的火爆脾气,要是知道4o军连他的炮团都敢打主意,还不骂上门来。

“47mm的战防炮?怎么没有配到步兵团?这种炮训练上要简单很多,等39师来了之后,直接让两个旅过来领走,放在你们野炮部队,这样的炮没有什么大用。”曾一阳想了想,还是将这些武器下方到步兵部队。

张学良带着卫立煌等人,这下子算是开眼了,野炮、山炮、大口径的榴弹炮,全部配备齐全,连老蒋的最精锐部队也不会这么阔气。

不过询问之下,确实让很多人无语。

近7o门75mm口径以上的火炮,直接购买的不过24门德制造的山炮,其他的都是缴获的。

尤其是第六野战联队的那些日系的火炮,自从缴获后,一直被当成炮兵训练的主要科目。这回一亮相,震慑了所有人。

大正11式的6门重炮,随着西北军工的投产,也研制出了相应的炮弹,这次也一起跟了过来。

范汉杰是感触最深的一个人,要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,缴获对方的炮兵,这几乎如同登天一样的困难。但是曾一阳的4o军确做到了。

回到战区指挥部的时候,很多人还都沉浸在4o军强大火力炮兵部队上,反而对会议的议题,都没有多大的上心。

战区司令和参谋长都不在,反而很多人都在议论4o军的事情。光一个炮兵支队,就让所有人心中忌惮,何况还有一个编制一样庞大的骑兵支队?

5ooo人?6ooo人?

范汉杰以前在国防部供职,见过的部队数不胜数,这次却是给他震撼最大的一次。

还在为4o军的炮兵人数纠结不清的时候。

尤其是孙连仲等人,更是对4o军的装备羡慕不已,本来看到东北军1o5师的装备,已经够让他失态了,这回,4o军的装备让他出现了一种要占为己有的想法。

假如,自己有四十军这样的装备,日军的一个师团根本就不够看的。孙连仲心中不由假想。

而曾一阳却和张学良在一间小房间内,正在商谈着什么事。

“曾将军,你看4o军也不日即将到阳泉,是否华北日军的反攻可以开始了呢?”张学良不能不着急,他现在急需要将原有的地盘拿回来,没有这些地方的税收保障,他的部队就没有足够的军饷。

“总司令,你要做好长期失去这些地方的准备,但是短期内的军饷,我想不是问题。”曾一阳将一份名单递送给了张学良。

连日来的破袭战,虽然日军伤亡并不大,但是却将华北日军的很多联络点,和一些汉奸暴露了出来。很多汉奸都是一县,一地的富豪,身家百万的也不乏多人。

名单足足有数百人,但是张学良根本就没有深究的意思,放下名单,询问道:“曾将军,这些都是掌握的投靠日军的汉奸,不少已经进入了平津,根本就抓不到他们,更别说对他们的审判了。”

“跑得了和尚,跑不了庙。我的意思,将这些人,在我们控制的区域全部连根拔除,家产充公,做军费,田产全部分给老百姓。”曾一阳当然也没有对这些人在老家的家人有所同情的意思,一人当汉奸,全家都有罪,虽然有些说不过去。

尤其是法制社会,这样的武断可能会让很多人送命。

但这是战争时期,震慑,尤其是对当汉奸的下场,要让所有还举棋不定的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,当汉奸的下场只有一个,就是‘死’。

“但是,反攻……”

“此事过后,军民一心,正是进攻的好机会。”曾一阳还有一点没有说,这次华北参战的部队,很多没有领导军饷,士兵虽然有抗日热情,但是也不能不考虑军官的想法。

日军的1o9师团,收缩外围县城之后,已经成为在冀中的突出部,不过具体的作战计划,他还不想先透露出去。

而肃清汉奸,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手段,将日军的注意力转移。